香港聖公會聖道堂

一個牧區~香港聖公會聖道堂

 

(李耀強)

 

聖公會港澳教區的聖公會九龍東區議會(香港聖公會東九龍教區常備委員會的前身)鑒於藍田居住人口高達七萬,覆蓋範圍包括麗港城、匯景花園、藍田區內各公共屋苑等,福音的需要甚大,故於一九九四年特別成立聖道堂堂務促進委員會。在獲得東九龍分區內六個堂區的全力支持,及有志於開拓藍田傳道區的弟兄姊妹所獻出的祈禱及心力,並在主理聖品佘德信牧師領導下,聖公會聖道堂終能成功開堂,於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六日於聖公會基孝中學舉行首日崇拜。

 

在開堂之初,以聖公會基孝中學、聖公會李兆強小學(後分建為聖公會李兆強小學及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及聖公會慈光堂聖匠幼稚園的家長及師生,為主要的服侍對象,盼能幫助他們建立與上帝和好的關係,認識耶穌基督的救贖恩典。因此,堂區在開堂之初便全力開展駐校的福音事工,並在三校內成立團契,讓更多學生、家長和老師能接觸基督教信仰。隨著藍田區的人口連年增加,聖道堂所服侍的範圍擴展至整個區分。自二零零零年起,聖道堂更對藍田區的長者有所承擔,並積極進行老人院探訪,聯絡區內的馮堯敬耆康會老人宿舍,每月定期探訪;隨著聖公會恩慈長者之家搬遷至藍田德田邨,堂區也負起牧養的角色,週三院舍舉行查經班、祈禱會及聖餐崇拜,並每月第四主日下午,牧者與教友前往探訪,與院友共度歡愉的時光,懷院友的需要

 

歷任聖品和弟兄姊妹的努力下,二十二後的今天堂區已扎根於聖公會基孝中學,教友的組成均以聖公會基孝中學的畢業校友及在校學生為主,這都是多年來把福音的種籽撒在藍田區這個禾上。2011年起,堂區開始發放成立牧區的信息,讓教友明白傳道區和牧區的分別,表明傳道區步向牧區,是必然和應有的階段。作為教友有負責扶助堂區發展,並且實踐傳福音的使命,承擔堂區在運作上所需的,如事奉崗位及金錢奉獻,都是不能推卸的負責。

 

      經過檢討,承接了2010年尾的以「健康信徒你我他」為主題的培靈會,更加清楚堂區當時的實況,2011年開始了信眾承擔傳福音使命的「一領一計劃」和尋回已失落教友的「尋失羊運動」。在20122103為鼓勵教友對屬靈生命的追求,故借用「聖公會人」的理念和內容,開展了著重個人生命培育、伙伴禱告生活及領人歸主的「二靈一意你要強」及「一生一世你要強」;期後配合帶新朋友參加崇拜的每季一次福音電影午餐會,及強化彼此認識的每週一星,介紹新加入堂區的家庭。

 

      在學校福音工作上,借用了香港聖公會施洗聖約翰堂與聖公會將軍澳基德小學的合作理念,2009年開始了堂校合作的「兆強種籽計劃」,主力向入讀聖公會基孝中學的兩所兆強小學的中一學生傳講福音,及後來於2012年擴展至全級中一學生的「言德之本計劃」,借此推動初中學生的福音工作。

 

如果從安定和諧的角度出發,聖道堂可以是一個很穩定的傳道區,在沒有甚麼刺激或推動力下,教友人數可以維持增長,經濟情況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也可以應付約三分二至四分三的聖品薪津及開支。教友對堂區的歸屬感不會減少,仍然會投入事奉,滿足堂區在團契主日學主日崇拜上的需要。平穩,無風無浪的堂區生活在可見的將來就是聖道堂的實況。

 

但上主的心意並不是要我們死守著「那一千兩根子」,因此,成立牧區,對聖道堂來說是一個契機,也是一個挑戰,讓教友重新檢視自己的身分和責任,借此凝聚教友投入事奉,鼓動廣傳福音的力量,燃點復興心靈的火熖,讓聖道堂不會漸漸沉睡,失去再生能力。雖然,過去數年在此目標上乃有不足和缺乏,部份教友也會對此存疑,但大部份教友已經漸漸接受和願意承擔,決不會走回頭路。關鍵在如何讓教友重新得力,在屬靈生命上多下工夫,燃起親近上主的心靈,從而領人歸主。

 

在教友群策群力下,聖道堂由傳道區成為牧區,已不是一個空談,乃是一個可以實現的承諾;東九龍教區常備委員會已正式接納,堂區成立牧區的申請,定於2017325日(聖馬利亞聞報日)正式成立牧區,堂區於當天下午三時卅分舉行成立牧區感恩聖餐崇拜。

 

紀念聖言孕育於聖母腹中的一刻,成了聖道堂踏上牧區新一頁的開始。願意上主的恩慈常與聖道堂同在,聖言的成長路──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的歷程,也實現於聖道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