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聖道堂
顯現期第五主日
(李耀強)
日 期:06/02/2022
題 目:呼召
舊約經課:以賽亞書6:1-8
詩 篇:138
新約經課:哥林多前書15:1-11
褔音經課:路加福音5:1-11
呼召,當人面對違反常理的現象或結果時,人的反應該如何是好?
以賽亞面對烏西亞王駕崩,一位中興猶大國的君王,可以與以色列國的耶羅波安二世分庭抗禮。就在此時,耶和華上帝的顯現和呼召,正正讓失去方向的以賽亞重拾信心,即時回應上主的召命「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在這裏,請差遣我!」。可是隨之而來的,不是帶動全國上下重振耶和華信仰的大時代,卻是「聽不明,看不曉」的回應。
西門面對耶穌的挑戰,驚訝地發現耶穌這人並不是一般的傳道者,乃是帶着能力的先知。在猶太人的傳統,與先知為伴並沒有甚麼好處。因此,他急忙自認不配,請耶穌速速離開;耶穌卻呼召他和同伴跟隨自己。西門的回應就是跟隨,別無選擇。
基督徒常常的說,被上主選召的必然有福;但有多少人被召後卻成了「逃兵」?人都會滿懷希望,被召的結果一定是一個美好的結局,事實卻是剛剛相反。被召的人命運不一,有看來成功的,也有實實在在失敗,當然也有曾提過的,成了後悔和逃走的一群。
人太輕易答應和承諾,對責任看似重視,卻又輕視和忽略。改變主意,成了人的常態,基於人人都接受世事無常,因時制宜已成了必然的法則;因此,承諾是可以改變,也可以反悔的,只要有利於自己。
當「呼召」遇上「時不利兮」,則不可當作甚麼一回事,平常心吧,不要太認真。
多少時候,傳道者會向信眾說,我們每個人都被上帝所呼召,每人都有一個召命,要在其召命中至死忠心。但人對自己召命的詮釋太多了,人只會走自己喜歡的路,看似從上而來的召命,倒頭來也是由自己決定。
耶穌的門徒被召的時候,完全誤解了自己的使命,以致有出賣耶穌,不認耶穌,逃走四散的情況,到了聖靈降臨後,門徒又認定耶穌在自己未死之先必然再來,於是拼了老命也要傳福音,使更多人信耶穌。門徒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往後的信眾更是朝着冒要進入天國的方向而行。究竟從上而來的召命是甚麼?沒有人再探究,也沒有人願意從一而終。
如果人的原罪就是否定上帝,讓自己成為主宰或上帝。那麼,人的召命便是使自己從心底裡接受,自己不是主宰,不是上帝,更不能成上帝,並且以畢生的時間使其他人也明白和瞭解,脫離製造上帝的循環圈中,好使自己成為真正的受造物。
若召命就是見證上帝,讓人見到上帝,體會到上帝。那麼,當人走向教會增長,神學議題,釋經問道時,便會失去了焦點,在踫碰撞撞的宇宙中尋找一瞬間的機會,可以接觸到召命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