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聖道堂
大齋期第二主日
(李耀強)
日 期:13/03/2022
題 目:我知,故我活。
舊約經課:創世記15:1-12, 17-18
詩 篇:27
新約經課:腓立比書3:17-4:1
褔音經課:路加福音13:31-35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使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使你的名為大;你要使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給他;詛咒你的,我必詛咒他。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亞伯蘭一心追隨耶和華上帝,對上帝的吩咐言聽計從,沒有半點疑慮;他深深體會到上帝對他的引領和賜福,現今所擁有的都是上帝給予的。可是,這一切都止於今生,亞伯蘭自己的時日,並沒有延續的可能,因為他沒有子嗣。對於亞伯蘭來說,必須有憑證才可以證明上帝所賜的福氣是實實在在的,這個憑證就是可見的子嗣。若福樂只止於今生自己的年日,不能見到未來的盼望,今生所努力的都是虛空,都是勞苦無益。耶和華上帝稱亞伯蘭為義,乃因亞伯蘭在沒有指望裡仍然信耶和華,相信耶和華賜給他永生延續的盼望,就是親生的子嗣;只要亞伯蘭好好地活下去,便可以看見這應許的應驗。為此,活着便有意義。
保羅在大馬色路上的經歷,改變了他的一生,從迫逼基督徒到成為傳揚基督的人;從受同族人器重的明日之星到成了被厭棄的背叛者;從羅馬籍的一等公民到成了跪在行刑場上的階下囚。這一切都因為他選擇了那只聽見聲音卻沒有親眼見過的耶穌,也認定了耶穌就是那要來的那一位。縱然,保羅深深體會到他活着並不容易,乃因他只為主而活;在傳揚福音的過程處處碰璧,也要面對危難險阻,沒有半刻可以安舒的時候,也要契而不捨地幹下去,乃因這就是他要受擔的使命,不能放下的使命,不能停下來的使命,仍然活着的因由。
耶穌,面向耶路撒冷,他深知道自己當成的事,沒有人可以阻止那要成就的事發生。因此,他並不在意希律的反應,也知道希律只不過以為他是施洗約翰化身。耶穌更加明白,今天群眾的擁戴只不過是過眼雲煙,人心所想念的只顧及自身的需要,隨時因應時勢和利益改變,沒有永恆的承諾;因此,他也不着意群眾對他的吹捧,只從心底的慈悲向有需要者作出憐憫行動。
耶和華上帝稱亞伯拉罕為義,嚴格來說不是向亞伯拉罕,乃是向亞伯蘭;還稱為亞伯蘭的亞伯拉罕,在富可敵國,卻沒有指望的處境中,仍堅信耶和華的應許必然成就。
保羅把民族千百年來的盼望,押在一把聲音上;縱然四面受敵也不畏不悔地見證所相信的。
耶穌,本來就是上帝的兒子,就是道成肉身的那一位,要作出教導,施行神蹟並不難;可是,每度過一天,便要迫近釘在十架上的痛苦,一個死囚走中行刑場的感覺,誰會承受得起,誰不會夜夜夢魘。耶穌仍然是挺身昂首走向耶路撒冷。
今天,基督徒生活在一個自由和愛的世界中,甚少面對迫害,甚少面對排斥;偶爾聽聞不幸的事,也可以獨善其身,或也可以逃之夭夭。基督徒已失去了面對迫害的基因,只留下風花說月,談笑風生,不設實際的高談闊論,更不要枉論在大齋期有甚麼深度的反省和懊悔。
大齋期所面對的不單是耶穌的受難,死亡,復活和升天,還有一件令人寒的事,就是主的再來。我們都不再關心主再來,也忘記了主再來是要審判世界,以為主再來就是新天新地。我們預備好接受審判嗎?耶穌基督的寶血足以令我們逃避審判嗎?絕不會!請在大齋期預備面對上主的審判,不要以自省便是審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