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聖道堂
復活期第四主日
(李耀強)
日 期:08/05/2022
題 目:真會接受嗎?
第一次經課:使徒行傳9:36-43
詩 篇:23
第二次經課;啟示錄7:9-17
福音 經課:約翰福音10:22-30
猶太人走到耶穌面前,圍著他,對他說:「你讓我們猶豫不定到幾時呢?你若是基督,就明白地告訴我們。」如果耶穌回答說「是的,我是基督。」隨後的情節會如何呢?
人最奇怪的地方是好想從別人口中得知真相,但卻又不會接受,因為人自己早已做了決定。另一方面,人又以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特別是主宰別人,有一套電影裡其中一句對白「如果我攞走晒呢啲嘢,你乜都唔係。」無錯,當群眾或是幕後黑手作出不同的選取時,那被賦予者便一無所有,縱然他或她之前有多努力,有多才幹,就好像音樂神童莫扎特一樣,現今那些被追的星也一樣。
耶穌強調羊認識牧人的聲音的,因此,牧人呼喚羊時,羊便會走向牧人的方向。使徒傳道的初期,如何讓人認識耶穌?就是奉耶穌的名醫治和趕鬼。透過外在的神蹟叫人接受,然後教導真理。人如何認出使徒是耶穌的門徒?如何知道耶穌就是救世主?神蹟奇事,異能醫治是指示劑;人的需要不是不死,也不是不餓,不渴;人的需要是生命的終極關懷和存在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基本維生需要並不多,四両肉、八杯水、蔬菜、水果和澱粉質;但人卻不滿足,因為人要求比別人更好,無論是生活質素或是知識學問,也要求比別人好。或者,再公平點來說,人是要求過一個自己滿意的生活,意思是以自己為中心,必須使自己欣然接受,感覺良好,人便會接受。
當我們漸漸離開復活日,每過多一天便是把復活日推到遠遠的歷史線多一點時,我們便會問基督徒存在的價值在那裡?當耶穌仍然在回歸的行程中,卻又未有一刻或一點感覺很快便會到達時,我們更加會問如何繼續生活下去?因為世界已經不再一樣,不再簡單認命,不再單一發聲,不再逆來順受,更何況人可以為自己的深層需要作出不可挽回的行動。死亡,已經是切切實實成為手段,或者清楚一點,死亡,已經為人自己的工具之一,暫且不論這工具的不可逆轉性,但死亡已經不能再狂傲。
耶穌與猶太人的對話,時常揭示了人性真實的一面,就如今日的福音經課,猶太人向耶穌的提問,簡單來說,就是「耶穌如何回應,猶太人也不會相信」他們一心只要控制耶穌,若控制不了便殺了他。猶太人要的是自己話事,自己控制的世界,縱然政權早已不再,國家已覆亡;但在可以自己主宰的僅有時間和空間,做回自己的主人,這個安慰劑誰也願意接受和維護。這個正是全人類的寫照。
我們也不要忘記沒有提及的第31節,是描述猶太人又要拿起石頭打耶穌,因為耶穌強調他與父原為一,卻在早期的對話中指責猶太人的不信。這又出現了零和遊戲,耶穌的存在危害猶太人的身分和與上帝的關係,只要耶穌死才可以制止否定猶太人的聲音或意識。因此,凡危害自己存在和損害既有利益的任何人或意識,也應該扼殺。
當基督徒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便要作出選擇,跟着世界走,或是跟隨耶穌而行。耶穌的保證是從父而來,一個也不失落;世界的保證就是殺死耶穌,滅聲行動。我們都以為自己會選擇耶穌,站在上帝那一邊,但當我們回顧過去的生活,面對前面的境況,我們便知道自己是多麼無力,根本就是隨波逐流,為了自己可以生活下去而作出那個所謂合理又適當的選擇。
基督徒,我們還會問耶穌:「你讓我們猶豫不定到幾時呢?你若是基督,就明白地告訴我們。」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