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聖道堂
復活期第六主日
(李耀強)
日 期:22/05/2022
題 目:偏偏選中你(隨機)
第一次經課:使徒行傳16:9-15
詩 篇:67
第二次經課;啟示錄21:10, 22-22:5
福音 經課:約翰福音5:1-9
猶太人見那被耶穌醫好的人拿着褥子行走,第一個感覺是「犯安息日的規條」,更甚的是有人唆使他如此做,那個教唆的人更不可取。及後,知道是耶穌教唆那人做這事時,便想要逼迫耶穌,更因為耶穌僭妄的言行而想要殺死他。猶太人眼中只有守規條,並沒有看見其他東西,也沒有因為有人被醫治而讚美上主,只因他們眼中只有自己所關注的,所定的標準,所規範的群體,非我族類不得認同。
但我行我素的耶穌,只為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隨着自己的心意而行,沒有刻意的挑選,也沒有三心兩意的比較,更沒有特定的群體,只在可行的情況下,做可以做的事。
現在的世代是交替的世代,格化的傳統與隨意的思維正在爭持中,誰也不想對方成為主流,以免自己失去了應有的位置。
猶太人不喜歡耶穌,因為耶穌的言論並不是顛覆了傳統,而是把傳統本身的面貌,重新展示在人前,使覆蓋在上面的人為裝飾失去了本身的意義,也使大眾習慣了的生活標準改革過來,每個人都要平等地重新學習和實踐。這樣,對於既得利益者是一項挑戰,也是一個可能會失去利益的機會;究竟接受或是壓抑這個改革浪潮,歸根究底都是關乎自己現在和日後利益的問題。當然,維持穩定是最安全的,也是改變最少的,因而視乎當權者的私心取向了。
同樣,當人面對被選上的不是我時,或是面對被選上卻是不心甘情願的,便會追問;為甚麼不是我?為甚麼是我?我們最喜歡問的問題是:為甚麼是他/她,不是我?為甚麼是我?
我們一方面不願意人生是由上帝所主宰,要求有自己的自由,另一方面,卻又要求上帝介入自己的生活,按自己的喜好和情境來滿足自己的慾求。
畢士大池的故事耳熟能詳,但為甚麼是那個患了三十八年病的人,不是其他人?那裡躺著許多病人,有失明的、瘸腿的、癱瘓的,偏偏是這一位。因為我們根本不明白上帝的旨意,也不願意上帝按衪自己的心意而行。
基督徒與耶穌時代的猶太人沒有多大分別,面對已經格式化的信仰,不論是任何宗派都有了自己的規範,沒法再融和一起,也沒辦法解除規則,只有為了自己的自由和理解而分裂,再分裂;所強調的正統就是一個自我營造,合乎自己解釋的自圓其說系統,順者生,逆者亡,非我族類者不得進入。再說清楚一點,就是自各私有化自己的信仰,已經不知道上帝原先所頒下的是甚麼信仰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保羅很清楚地說明,這是又真確又可信的事實。但現代的教會已經離開了這個信仰,並且越走越遠,以不自不凡信仰理解來裝飾,讓自己深切相信這才是當走的路。甚麼三頭馬車,甚麼僕人領導,甚麼神蹟奇事,甚麼貼地牧養,甚麼元宇宙教會,都因為要創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向,為要走出可生存的空間,要收納更多擁護者,成為自己成為另一個焦點。
|